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阳江110千伏阳春润龙风电场一期接入系统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进行审查,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5个工作日(2025年4月22日至2025年4月28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span><\/p>联系地址:阳江市建设路208号阳江市生态环境局,邮编:529500<\/span><\/p>联系电话:(0662)******<\/span><\/p>传 真:(0662)******<\/span><\/p>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提出听证申请。<\/span><\/p>项目名称<\/span><\/p><\/td> | 阳江110千伏阳春润龙风电场一期接入系统工程<\/span><\/p><\/td><\/tr>建设单位<\/span><\/p><\/td> | ******有限责任公司阳江供电局<\/span><\/p><\/td><\/tr>建设地点<\/span><\/p><\/td> | 广东省阳江市春湾镇、合水镇<\/span><\/p><\/td><\/tr>环评机构<\/span><\/p><\/td> | 广东核力工程勘察院<\/span><\/p><\/td><\/tr>项目概况<\/span><\/p><\/td> |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春湾镇、合水镇,包括间隔扩建工程和线路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如下:<\/span><\/p> (1)间隔扩建工程<\/span><\/p> 220千伏凌霄站扩建1个110千伏出线间隔。<\/span><\/p> (二)线路工程<\/span><\/p> 自润龙风电场至220千伏凌霄站新建1回110千伏线路,新建架空线路长约12.5 千米,其中新建单回架空线路长约1×11.4千米,改造110千伏凌合甲线#7至#9段单改双长约2×1.1千米。凌霄站侧出线新建电缆线路长约1×0.15千米。<\/span><\/p> 项目总投资2509万元,环保投资27万元。<\/span><\/p><\/td><\/tr>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span><\/p><\/td> | 1、施工期合理规划施工路线,严禁施工人员随意践踏植被等措施,严格控制开挖范围及开挖量,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许就地倾倒。线路施工完毕,对塔基四周及施工临时占地的植被进行恢复,恢复植被应当为当地物种。<\/span><\/p> 2、施工期施工单位应选用满足国家相应噪声标准的施工机械设备,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规划施工场地等措施,项目施工期噪声排放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GB12323-2011)标准。<\/span><\/p> 3、施工期施工单位应对做好施工场地周围的拦挡,建设临时导流沟,避免暴雨冲刷导致污水横流进入附近水体,施工废水通过混凝沉淀后用于洗车用水、喷洒降尘或配制混凝土,不外排等措施;施工人员租用当地民房,产生的生活污水纳入到当地污水处理系统中。<\/span><\/p> 4、施工单位应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的环境管理工作,车辆运输散体材料和废弃物时,必须密闭、包扎、覆盖,避免沿途漏撒,控制扬尘污染。临时中转土方以及弃土弃渣等要合理堆放,应定期洒水或覆盖。施工期废气污染物排放要严格执行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二时段二级标准要求。<\/span><\/p> 5、施工期通过土石方平衡尽量减少临时中转土方,产生的临时弃土弃渣及时覆盖,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span><\/p> 6、间隔扩建、线路建成投运后,各电磁环境保护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及工频磁感应强度应满足《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中频率为50Hz的公众暴露控制限制值要求,即电场强度4000V\/m、磁感应强度100μT。 <\/span><\/p> 7、营运期电气设备合理布局,保证导体和电气设备安全距离,设置防雷接地保护装置、定期巡检等。本期架空线路途经省道S113附近村庄执行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途经省道S113及道路两侧纵深35米区域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4类标准(昼间≤70dB(A),夜间≤55dB(A));除上述区域外执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1类标准(昼间≤55dB(A),夜间≤45dB(A))。220kV凌霄站扩建间隔围墙侧厂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2类标准(昼间≤60dB(A),夜间≤50dB(A))。<\/span><\/p> 8、线路工程运行期没有废水产生,间隔扩建工程不新增人员配额,不增加生活污水量,不会对现有处理设施和周围水环境产生影响。<\/span><\/p> 9、线路工程运行期无固体废物产生。间隔扩建工程不新增人员配额,不新增生活垃圾,现有生活垃圾经收集后交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处理。<\/span><\/p> 10、间隔扩建、线路工程不生产、使用、贮存有毒有害物质,不存在环境风险源。<\/span><\/p> 11、加强与周围群众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发现问题,有问题须立即整改,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span><\/p><\/td><\/tr><\/tbody><\/table> <\/p>
| | | | | |